当前页面:首页 - 资讯动态 - 法律探索

被执行人为单位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8-10-29 1720

徐红英3.jpg

       一、无财产可执行案件面临的现实问题

       争议案件被法院判决后,有一部分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义务的案件会进入执行程序。出现被执行人已经无实际经营能力或下落不明等情况,申请执行人将面临无财产可执行的困境,致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也会影响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丧失其公信力和丧失人民法院的权威性。

       二、上海市各级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在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案件办理节点,未赋予申请执行人知情权。各执行法院就相关执行程序、被执行人财产查控情况等环节不公开透明。

       2. 对被执行人为单位的案件,高消费限制措施未严格依法实施。各级人民法院未严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之第三条第二款对“被执行人为单位的,限制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列入高消费限制措施”。

       3.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中,各法院内部考核机制不科学。现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强调表面结案率,未将执行到位率、执行金额、穷尽所有调查手段或已采取执行措施纳入合理的考核机制。

       4. 各级人民法院未严格依据《人民法院执行办案指引》之规定。各执行法院未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定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并告知申请执行人。

       5. 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法人或社会组织,各级人民法院无相应措施积极应对该“僵尸企业”。

       存在上述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各级人民法院内部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致使执行办案人员存在消极怠慢心理。各执行法院未严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及《人民法院执行办案指引》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三、笔者就上海市各级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各及执行法院应当在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将形成的办案节点以短信、案件查询平台等方式向申请执行人实时公开。

       2. 对被执行人为单位的执行案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之第三条第二款严格执行。即,“被执行人为单位的,限制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之高消费限制措施”。不得选择性执法,否则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3. 建议对无财产可执行的被执行人单位,可以执行其作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等所在其他关联公司之财产。被执行人之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另有其他关联公司财产的,可以强制执行该财产,以防止其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法院内部应当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无财产可执行的被执行人,在终结本次执行时,应当就其本次终结执行已经穷尽所有调查方法和手段等相关内容录入信息系统并书面告知申请执行人。各级人民法院考核结案率时应当将执行标的到位率、执行金额、穷尽所有调查、查控措施等因素纳入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中。

       5. 终结本次无财产执行的被执行人,严格依据《人民法院执行办案指引》之规定定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并告知申请执行人。在终结本次执行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财产,并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

       6. 在终结本次执行的规定时间内,执行法院应当向申请执行人书面送达裁定书。裁定书应当载明已经采取的查控执行措施、相关法律依据等主要内容。

       7. 对于无财产可执行的被执行人单位,未正常经营或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的,申请执行人可自行申请或执行法院依据职权审查后进入执转破程序,促使“僵尸企业”死亡。

 

                                                                                                                                                                        笔者:徐红英 律师  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  上海市天目西路218

            号嘉里不夜城第一座

            2201,2206-10室

邮编:  200070
电话:  86-21-63808800
传真:  86-21-63818300

            86-21-63818500

E-mail:gm@brilliance-

              l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