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资讯动态 - 光明动态

建设梅园新地标、新胜景

2014-07-03 626
 

金点子.社情民意

建设梅园新地标、新胜景

俞建国

现今顾村樱花已成为市民的重要旅游地区,也是城市居民集聚和休闲的胜地,是成功筑就现代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举措。梅园路起源于闸北梅园头,清嘉庆时与静安寺齐名地标,是老上海一个重要地标。曾是重要花卉名胜之地,现却已被世人遗忘,难以再成为当今人们向往的休闲之地,名胜之地。梅历来是人们称道的胜景,有梅花暗香数里,早春花开,冷香雪浪称胜景诗词。如古时有,“王氏梅源数里花,树多成市水之涯,冷香雪浪春初盛,邑旧人胜境夸”。

根据1812年嘉庆上海县志记载,清代中业,梅园头由于吴淞江淤塞而成的低洼地带而形成自然村落,梅园头地片起迄今虹江路,西至大统路,南与西面至吴淞江(苏州河)和光复路,约2平方公里。属二十七保十一图。境内沟渠纵横,村舍寥落,今共和路、华康路口以南一带原为梅园。附近村民也广种植梅树,花开时节,暗香数里,故名梅园。清中晚期,清军在今共和路北片建有兵营。沿营房填浜建老营盘路(今共和路)。1915年,筑光复路至共和路一段称南梅园路,上世纪20年代向北延至秣陵路称北梅园路,上世纪30年代合称梅园路。梅园,有傲雪和朦胧柔和的月梅,盘根交错老梅,神奇各异的朱砂梅、情梅、雨梅等。梅开时节,花枝繁盛,如火如荼,梅干如铁,繁华似火,千姿百态,虚实辉映,盘根错节,恣肆奔放,蹸皱瑕斑,好一片胜景。梅园头历经几百年沧桑,如今如能重新打造梅园,将重新筑就上海新地标。胜景之地,成为上海市民休闲去处,分散城市假期旅游人群,结合苏州河水上旅游以及打造苏河湾,更具有重要意义。故建议如下:

一、形成点线面的大型梅园丛林。以南北向梅园路作为引导,北起秣陵路,南至苏州河沿岸光复路。沿线两边道路种植各种梅树。在天目西路、共和路、恒通路、光复路四横道路二侧仲裁梅树,形成梅树林带。在华盛路东西两块大型不夜城绿地,大量种栽各式梅树群。在街心和道路转弯角以及小区透绿树丛建设各种大型梅树盆景景观。

二、由政府绿化部门牵头统一规划,进行景点设计,重点栽植珍稀品种,打造高质量,有特色城市梅园花卉绿地。普通梅树品种可由市民、居民、附近公司、单位认养和认栽。

三、梅园规划要与建设苏河湾规划中的城市景观、旅游、文化、区域布局等结合,成为苏河湾整体规划一部分。如与苏州河水上旅游相结合,形成一个景点。并与其他景点连成一线。梅园建设中可将配套餐饮、休闲、购物设施结合,并融入区域遗存的华盛纶厂,清兵营等遗存和历史文化,保留历史印痕记忆。同时可以与梅有关商业特色产品、文化结合,形成特色商业集散之地,以及发展梅的文化产业。

Contact

Contact

地址:  上海市天目西路218

            号嘉里不夜城第一座

            2201,2206-10室

邮编:  200070
电话:  86-21-63808800
传真:  86-21-63818300

            86-21-63818500

E-mail:gm@brilliance-

              l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