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在航运专题研讨会爆出火花
2013年11月8日上午,在市政协会议室内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等单位举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历史记忆和现状专题研讨会,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该研讨会,我所俞建国律师作为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成员参加了该研讨会。会上由7名代表进行专题演讲。最引人注目的是林源民律师、林江律师以及SCCS的陈芳。另4位学者主要从上海航运历史以及战略做了讲演。
林源民律师提出上海近几年港口集装箱3000多万标箱,吞吐量均列全球港口第一,但不是国际航运中心。主要资源配置能力不足、语言环境、信息资源不能适应。尽管全球主要般级社都入驻上海,但业务并不在上海。他认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是区位概念,应该是区域概念。配置资源的地点与世贸区是不同概念。航运资源包括所有与航运有关的配套服务。林律师特别形象地提出,外国人学不会中文,不熟悉中国法律,怎么会选择在上海仲裁呢?这是孔子学院的工作。还特别提出人们对国际航运中心解释并不准确,误导航运中心发展。现在要重新认识为什么在上海搞世贸区,只有认识清楚了,才能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其观点犀利,频频得到与会者的呼应和赞许。
林江律师提出对上海邮轮经济发展的法制思考。提出要对邮轮经济制定“特别细则”。具体提出要制定21方面法律细则。他的发言也给与会专家、学者带来全新概念。SCCS陈芳提出,建立上海航运交易单边保值期约的建议。在当前运输价格、费率极其波动的现状和并呈常态势态,锁定利润率是所有托运人的期待,由此,需要建立承运人单边的保值期约模式,控制托运人的风险,目前可以先从SCFI开始尝试。这也是承运人长期回报和稳定客源各款和条件,这对法律界人士无疑需要设计一种新类型的承运合同。
上海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冯小敏致词,苏智良教授对研讨会论文进行了点评。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海商法专家於世成教授作了学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