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法律职业发展论坛”

2014-06-30 1132

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法律职业发展论坛”

      2014年6月27日,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法律职业发展论坛”。担任财经大学校内外法律硕士生导师80余人参加了该论坛。除财大法学教授参加该论坛外,担任硕士生导师的本市法院高级法官、兄弟院校教授、高级律师参加了该论坛。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俞建国律师连续9年担任了该校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应邀参加了该论坛。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刘言浩法官建议,法学院教学方法应与国际知名法学院接轨,比如讲授世界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开具二十本以上课外经典法学类专著书目,供法学院学生阅读,教师答疑。模拟法庭系列化、常态化,作为训练学生重要课程。上海市杨浦区法院院长孙培江法官提出,要教育学生养成法律定律思绪。在社会稳定或涉及当事人基本生存权维护时,要考虑将常规审判思维度让。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院长席建林法官介绍上海司法改革整体思路。在大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分类情况下,法学院的人员培养也要适应司法改革。法院改革方案,突出权责一致,有责追究,权利监督的特点。上海海事法院海商庭谢庭长发言说,法官要成为孤独的贵族,耐得住寂寞。法学院要培养学生有良好司法职业道德和操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郭文龙高级法官戏称:孤独一定是平民,这是没有争议的事项。上海华政法学院研究处处长王申教授认为中国没有培养贵族的环境和传统。又有人插话说,中国春秋时代出现过贵族。上海复旦大学和宁波大学赵教授认为法院改革,大法官太多,人员太多成不了贵族,政府也供不起这么多人薪奉。贵族需要无数人前呼后拥。同时,也会引起横向攀比。也有人插话,司法改革逐步深化,一下子将法官缩到很小范围,要防止队伍不稳定。总之,大家对加强法官自律,加强人们对法律敬畏,作为司法改革深化的方向,取得一致意见。

      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郑少华教授介绍财大法学院学生金融就业达到60%、律师5%、法院系司法机关5%,对这一组数字是有喜有忧。一流考生,培养的不是司法人才,而是金融人才。就业率高也是好事,但从事司法工作人才少又不应该说是好事。上海市政府法制办主任顾长浩认为,现在法学院培养的是法律素养人才,社会各行各业需要更多法律素养人才,而不是法律专门人才。法学院培训的总体是法律人,担负着法律底线守护者,法律秩序的维护者,法律规则的制定者的使命。光明律师事务所俞建国律师向与会者介绍法律实务界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学历越来越高趋势,专业要求越来越具体。目前博士生已开始快速进入律师事务所。对硕士生要求是本科教育或工作有专门化背景。律师实务中法律是一种工具。需建设工程、建筑设计、审价、会计等复合教育和工作背景人才。随着环保法实施,实务部门需要有环保专业背景法学院学生,财大法学院有环保法专业点并十分有建树,可以选择扩大环保专业的招生,并与实务界合作。在社会上打出专业品牌,使更多需求者招聘这些专业学生,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与会导师充分肯定财大法学院近年在学术研究、教学创新,与实务部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合作,在新领域的研究,如自贸区已开展15个课题,近期又要就20个课题招标,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  上海市天目西路218

            号嘉里不夜城第一座

            2201,2206-10室

邮编:  200070
电话:  86-21-63808800
传真:  86-21-63818300

            86-21-63818500

E-mail:gm@brilliance-

              law.com